5月15日,由院总农艺师黄益国研究员主持“衡阳地区果园土壤及果品镉含量检测评价与低镉果树品种选育”(简称“低镉果树项目”及大豆育种专家刘宏英高级农艺师主持的“间套作大豆种质创新与应用”(简称“间套作大豆项目”)湖南-衡阳省市联合基金项目在南华大学科学部顺利通过验收。

验收会由省市联合基金办委托衡阳市科技局主持。验收会上,黄益国研究员和刘宏英高级农艺师分别介绍了项目提出的背景意义、产学研合作、合同执行情况及项目所取得的成果,重点介绍了项目实施所产出生的主要成效。“低镉果树项目”的实施,初步弄清了衡阳地区果园镉污染状况,并筛选出2个镉低积累果树品种用于生产,发表相关论文1篇,培养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套种大豆项目”的实施,育成1个大豆品种通过湖南省审定,3个大豆品种参加湖南省区域试验,完成成果登记1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培养本科生1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及种植大户200余名。项目全部超额完成了合同目标任务。

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组提交的项目资料进行了专业分析和讨论,对我院承担的两个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验收专家组在验收报告中评价:“低镉果树项目”研究表明柑橘对镉的积累弱,而衡阳是湖南省柑橘老产区,全市柑橘种植面积49万亩,初步筛选的低镉果树品种为衡阳发展绿色水果提供了依据,也将带来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套种大豆项目”试验研究表明:项目组所选育的大豆品种适应性强,可生物固氮,是用地养地的理想作物,且生育期短,适合套种、轮作,不仅能有效利用土壤,增加一季收入,而且能改良土壤、节约劳动成本。是能较好适宜间套作种植模式的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项目实施对于推动湖南大豆产业发展,振兴国产大豆具有重要的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以上两个项目通过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