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行业新闻
  首页 > 行业新闻 > 前浪带后浪!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老中青三代“素描”  
 
院务动态
-------------
行业新闻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前浪带后浪!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老中青三代“素描”


访问人数:49589  新闻作者:刘振元  新闻来源:掌上衡阳  发布时间:2022/8/18 9:55:57
 

    “衡两优一号”是湖南省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高产、优质、广适两系杂交稻组合。

    “雁农S”是全国第一个实用型反向温光敏两系不育系,通过该不育系与湖南省水稻所合作选育出“雁两优921”,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5%,是全国首个两系饲用专用稻。

    “金优974”系列组合引领全国三系杂交早稻组合大面积应用,在该研究领域衡阳市农科院居全国领先地位。

    ……

    创立于1956年的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几代育种人的努力,成果丰硕:育成常规稻品种19个,杂交稻品种29个,不育系6个,保护品种8个,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各类试验总结500余篇。

    走进衡阳市农科院,该院水稻育种团队老中青三代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细说该院水稻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合影。资料图

忆往昔:老骥伏枥,初心不改

    今年76岁的林芳仕是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首席专家。

    他曾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诸多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满鬓白发,和蔼亲切,是林芳仕给人的第一印象。他是福建省永春县人,出身农家,对农民和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林芳仕进入衡阳市农科院工作。1971年,他参加了袁隆平举办的杂交水稻培训班,从此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生涯。

    “湖南以前早稻卖不出去。”林芳仕说,上世纪80年代,湖南早稻品质不优,农民辛辛苦苦种粮却卖不出去。为防止谷贱伤农,他便将杂交早稻育种作为自己的攻关课题,主持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杂交早稻组合。其中,“金优974”等品种以其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的特点,在全国累计推广5000万亩,为农民增收25亿元,并作为长江流域早籼稻品改工程推广。

    三亚常年高温、光照充足,冬季也可以培育农作物。每年秋冬季,随着衡阳气候变冷,衡阳农业科研团队就会南下来到这片温暖的土地,开展品种繁殖、选育等工作,缩短育种年限。而林芳仕便是衡阳市农科院首批“南繁人”之一。51年来,他就像候鸟般在衡阳、三亚两地迁徙,从未停下追赶太阳的脚步。

    “刚去那的时候,睡的床是自己砍木头搭建的。”问及“南繁”初期生活条件怎么样,林芳仕只简单回了几句条件比较苦。事实上,由于“南繁”初期无固定科研用地,居无定所、食不果腹是当时科研人员真实的生活写照。

    艰苦的科研环境,并没有吓倒林芳仕。他怀揣着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梦想,用汗水和心血写下对事业的忠诚,主持选育出10多个水稻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如今,早已年过古稀的老党员林芳仕,被衡阳市农科院返聘,依旧奋战在水稻育种一线。他初心不改,带领团队尽力完成着组织交给他的最后任务。

▲衡阳市农科院“南繁”基地。资料图

看今朝:中流砥柱,接续奋斗

    “我刚从田里回来,等下还要回去。”吴松青是衡阳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 眼下正值中稻抽穗期,他有点不放心。

    吴松青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但所读专业跟水稻育种关系不大。师从多名,让他从“门外汉”成了育种专家。从事杂交稻育种24年,参加“南繁”工作22年,他选育出多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其中,杂交早稻“金优433”米质达三等优质早籼食用稻标准,耐肥抗倒,适于全程机械化栽培,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

    “衡阳比较适合‘稻稻油’三季连作,所以我们在优质早熟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加强优质早熟常规稻品种选育力度。”吴松青说,衡阳地处长江中下游梅雨带,上半年雨水充足,秋季寒露风较晚,冬季雨雪天气不多,适合“稻稻油”三季连作。而要进行三季连作,每季作物品种都得早熟,同时为防止粮贱伤农,早稻必须优质。目前,该院早稻优质化已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开展“稻稻油”早、晚稻早熟工作研究。

    与其他人不同,衡阳市农科院另一位“中流砥柱”——郭国强,专注攻关中稻育种难题。郭国强是农学博士、袁隆平的“关门弟子”,于2009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入衡阳市农科院,现为该院水稻所副所长。

    他先后主持或参与(被资助)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项目10项,助推我市一季中稻、优质水稻不育系(含三系、两系)和高档优质香稻选育,并率先在我市开展水稻香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其中,他主持选育的“湘两优755”,于2019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成为衡阳市农科院首个高产中稻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现在农村劳动力不足,很多地方都改种一季稻。”郭国强说,为满足市场需要,他们加强了中、晚稻选育力度,紧紧围绕“优质、高产、广适”做文章。近年来,该院陆续有中、晚稻品种通过湖南省审定,尤其在米质和抗性方面有重大突破。

展未来:青春韶华,勇挑重担

    “90后”小伙刘峰是衡阳市农科院最年轻的水稻育种专家。2014年他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便顺利进入衡阳市农科院开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师从该院研究员陈可明。

    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出身农家的刘峰很快克服最初的不适应,毕业两年,就代师主持市重点项目“高档优质二系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以前‘南繁’基地没有罩网,陈可明老师就在田里一遍遍呼喊赶鸟,喉咙都喊嘶哑了。”在刘峰眼里,最触动他的是老一辈育种人不畏艰辛、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南繁”育种期间,刘峰遇到困难,衡阳市农科院的“前辈们”都愿意对其倾囊相授,手把手教学。

    “我去年有个晚稻米质达到一等优质米,今年正在进行省区试。”刘峰介绍,一个杂交稻品种从选育到通过审定,往往要耗时10年左右才能出结果。他此次选育的“华胜优327”只要今年通过省区试,明年就能报审。该品种是衡阳市农科院育出的首个一等优质米,目前已受到种业公司关注。

    而今,老一辈育种人陈可明因身体原因,渐渐退出水稻育种研究。而立之年的刘峰勇挑重担,接过老师的研究课题,把青春奉献给农业,立志在育种研究道路上跑出“新征程”,不辜负老师、前辈们的期盼。

    一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衡阳市农科院水稻育种团队及时调整育种方向,聚焦粮食安全,强化种业创新,奋斗精神代代传。目前,该院有10个水稻新品种正在进行省区试。

 

 

 

 

       
Heng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于我院 | 联系我们 | 电子邮件
友情链接:

单位地址:衡阳市衡南县三塘镇 | 电话:0734-8720052 | 传真:0734-8720052

技术支持:衡阳市朗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 湘ICP备10002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