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担任首席科学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张玉烛研究员牵头,衡阳市农业科学院联合支持的“水稻旱直播+再生稻生产模式”示范项目,在常宁市罗桥镇利群村顺利开展。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方,衡阳市农科院始终立足衡阳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投身于这一低碳农业新模式的推广实践,助力打造适合湖南丘陵地区的农业绿色转型样板。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传统水稻种植面临的水资源消耗大、碳排放高等问题愈发突出,而衡阳作为湖南重要的农业大市,丘陵地貌广布,探索适配的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尤为关键。“水稻旱直播+再生稻生产模式”通过旱田直播简化流程,减少水、肥、药及能耗投入,再生稻“一种两收”提升土地产出的特性,与衡阳农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衡阳市农科院正是看准这一技术的应用潜力,主动联合省农科院等单位,共同推动该模式在常宁落地,力求为包括衡阳在内的南方稻区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转型经验。

项目目标明确——实现水稻生产减碳20%以上,再生季亩产300公斤,带动农户亩均增收500元。衡阳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在地优势,结合多年来在水稻种植技术、丘陵地区农业生产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为项目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院技术人员将深度参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培训与指导,确保新模式在当地平稳运行、取得实效,助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衡阳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朱捷表示,此次参与该示范项目,是我院践行产学研融合、服务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常宁示范基地为依托,持续探索适合衡阳及周边地区的低碳农业技术集成路径,为湖南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贡献“衡阳智慧”,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