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60多年以来,当年的北大荒如今已建起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形成了以水利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并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被誉为搣中华大粮仓攠。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精准农业技术及装备。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的构建和发展,是黑龙江农垦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体系的必然选择,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及装备的广泛应用,用数字化的精准控制技术重塑现代农业,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传统落后的面貌,有力地推动黑龙江农垦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对黑龙江农垦推动现代农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课题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建立了大豆精准生产系统的全程技术试验区2000亩,核心技术示范区1.5万亩,关键技术辐射推广区15万亩。对引进的美国凯斯纽荷兰公司和约翰迪尔公司的精准农业技术装备进行了试验示范,包括变量播种机播种作业,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时的粮食产量、水分监测、拖拉机DGPS自动导航驾驶作业试验示范等。在示范区建立了大豆精准生产技术系统和田间精准作业系统,技术系统内核心技术产品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示范区内化肥和农药利用率提高了10%,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0%,使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建立了适合黑龙江垦区的大豆作物精准生产技术体系、技术规范和应用推广模式。在精准农业全程技术试验区和核心技术示范区内,系统积累科学数据和技术档案,对实施精准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做出科学评价。开发了应用程序5套,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EI收录4篇,ISTP收录5篇;出版著作2部。参加项目研究人员30人以上,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3人。在黑龙江垦区推广精准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技术讲座和服务,累计进行了975人次的精准生产技术人员培训。课题取得了:1)大豆精准生产技术系统构建与应用;2)基于GPS自动控制的变量施固体肥播种机研制;3)液态肥变量施肥控制器设计研究;4)精准农业变量施肥GIS系统研究;5)施肥播种机电液变量驱动装置的研制;6)变量施肥与变量喷药技术研究;7)DGPS在数字化农业中应用技术研究等成果。提高了我国在精准农业技术装备在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实力,目前本课题处于国内田间试验示范应用领先水平。 课题的实施带动了黑龙江垦区投入230万元建设了友谊农场精准农业生产信息系统;投入210万元建设了8510农场精准农业生产信息系统;投入280万元建设了红星农场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及农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投入60万元在红星农场、胜利农场、8510农场、克山农场建设了GPS网络差分系统;投入1440万元(包括职工投入)在黑龙江垦区推广应用农业作业GPS导航自动驾驶系统120余套。通过课题的实施,在黑龙江垦区建立大豆精准农业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大豆精准生产作业技术系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综合应用示范和周边辐射,引领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